“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众所周知,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基本要素。可以说,人们一刻也离不开水,特别是城市居民每天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自来水。那么,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的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又走过了哪些艰苦历程呢?
抹不去的记忆
开江县座落一块台地上,缺水是老一代人的普遍记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开江县城,大多数人家还是在西桥河坝挖沙井取水。据自来水厂老职工回忆,1969年解放军拉练部队驻扎开江,164医院向县政府提出了创建自来水厂的建议并注入了一部分资金,当时选址在西桥河边。县政府委派了项朝建、俞华国、吴应华、魏成高、肖正彬、卢相国六名同志组建了开江县自来水厂。第一届开江县自来水厂的厂长由项朝建担任,隶属当时的县水电局。刚开始时,水厂设施十分简陋,拱井是用鹅卵石层层堆砌而成,由沙石自然过滤河水而形成井水。在厂区后坡较高的位置修建了一个水塔,采用自然落差形成压力输送至各供水点。当时,在县城内设立了六个供水点,分别是:西街供销社处(现三八家电位置)、老北街林业局处、嵩峰寺街城二校处、东街糖果厂处、新北街口、龙门街口。供水点有专人值守卖水票,一分钱一挑(约五十公斤)。居民就近取水,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到1977年,输水管道又延伸到了普安镇,普安也设有三个供水点,分别设在普安西街、十字街、新街。城普两镇的人们到供水点担水,络绎不绝成为当时一景。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自来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78年,自来水厂在原明月乡12大队1队的肖家院子修建了一个蓄水池,安装了引水管至自来水厂区,开始使用明月水库的水源。
1982年自来水厂开始了扩建,自来水厂的占地面积达到了10.2亩。新修建了清水池、循环池、机房,采用柴油机抽水,投加三氧化铁水剂净化水质,消毒使用漂白粉。自来水质量有了提高。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尽管厂内的水塔不到100立方的容量,但屹立在高坡位置,沿旋转梯攀援而上,探照灯划破夜空,夜色中俯瞰全城,供水管如游龙入海,好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随着自来水安装走进千家万户,到供水点担水的人越来越少,水票的使用也逐步取消。水塔的作用被更先进的设施取代,直到八十年代末,水塔被拆除,水塔作为开江初供自来水的见证退出了历史舞台。
沐浴着改革春风
1988年,自来水厂职工增加到25人,年产水量达到100万吨。自来水厂也从最初的水电局管理、演变到由国资局委托县建设委员会进行产权管理。1992年县建设委员会与自来水厂签订了经营承包协定,由王代章担任承包人,负责组织县自来水厂的水网管道扩建。在九十年代初期,新建了引水管道,净水剂采用聚氯化铝进行处理,集中式供水基本满足了县城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1993年,自来水厂又征地10亩,新建一组处水能力为2万吨的供水设施,开始实施技改扩能。1993年端午节那天,开江县宝石桥水库渠道正式通水,也标志着县自来水厂开始采用宝石水库的原水,而明月水库就作为备用水源库。
1995年,我参工来到自来水厂上班。那时的值班室就在机房下面,上去检查机房和添加净水剂时要经过潮湿的梯步。记得一天,我兴致冲冲地往梯步上走,觉得脚下有什么在晃动,正抬脚准备踩下去,定睛一瞧,我的妈呀,原来一条大黑蛇盘旋在这里乘凉,见到我,它正慵懒地伸长了头张望。我吓得惊慌大叫起来,唤来了外号“老兵”的同事急忙赶来。据说水厂是块吸千年灵气的宝地,想必大黑蛇便是“修道之仙”?直到二十一世纪,厂区改建时还挖出了六七条大蛇呢。“老兵”的家就暂住在当时清水池旁下面的石头屋,我总是很好奇那样的房子像个值守站,只要池里的水注满了而当班人员未能及时关闸的话,“老兵”的石屋之家便会大雨倾盆,多年后“老兵”回想起当年的居住状况很感激组织解决了住房问题。
1996年,技改设施竣工,消毒方式也开始使用较为先进的液氯消毒。也就是这一年,自来水厂改组更名为开江县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为160万元,职工人数已达85人,年供水量180万吨,公司占地面积达20余亩,资产额572万元,供水范围为县城及普安镇。
1997年县自来水公司的主管部门又变成了县国资办。公司改制为国有控股、员工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公司再次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在不断改革中的自来水人,经历了亏损的低谷与迷茫,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好供水服务。
新世纪的新梦想
二十一世纪的供水需求已飞速增长,人们不仅仅是满足于基本的能用到自来水,更对水质、水量、水压和服务的要求日益增多。2004年,自来水公司启动总投资3180万元的“供水设施改扩建工程”项目,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1500万元,于2009年开工建设,改造了抽水设施、泵房配套和输水供水管网,使水处理和供应跟上了时代的步伐。2009年7月,在骄阳似火的炎夏,公司接受改造工程紧急任务,党员干部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早上5点出门,晚上深夜回家,晒褪了皮,熬红了眼,经受了在工地50余度高温的考验,创造了9天时间同时完成城普大道2600米、环城东路1600米管网建设的安装速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尽管自来水公司实施了机房变频恒压改造,但还是因出水量和供水扬程大增,致使净水处理设施的日处理能力已无法跟上大幅增长的用水需求量,出现了供水短缺、异常的现象。2011年,日供3万吨新工艺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刚上任的董事长、总经理邓远成带领公司职员从2011年飘雪纷飞的元旦开始,废寝忘食奋战五百多个日夜,克服资金瓶颈、技术难题等重重困难,于2012年5月正式竣工通水成功,有效地保障了开江城普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当时,由于没有更多的征地可以扩建,只能拆除原来的废旧水池后修建新设施,“三通一平”时,人们为了保护名贵树木对雪松的移植煞费心思,出动了大型吊车和两台挖机,经过多方调试协调才得以安全移植。在管网扩建和改造过程中,一些老百姓从不能理解的态度渐渐转换成支持供水管网的建设,一步步的攻坚克难,使公司的拓展建设和服务得到延伸。
2012年,自来水公司的营运收费管理开始了电脑操作和系统录入管理。公司作为公益性的国有企业,近几年,不断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窗口服务行业形象,推行阳光政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设立了城区、普安镇、政务中心三个收费点,开通了短信服务平台,逐步推行使用智能水表。公司不断致力于水质提升和综合服务,先后采用了网格絮凝、反冲洗滤池流程、自动加压装置、二氧化氯消毒设备,对净化药物和恒压设备进行了严格管控,增加化验检测次数,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确保了出厂水符合国家GB5749-2006饮用水标准。如今公司资产总额3800万元,年产水量500多万吨,公司下设净水厂、安装公司、营业所、综合办公室、财务室、监查队、安保科等部门、科室,现有员工161人。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政策争取,使企业扭亏增盈,厂区办公环境得以改善,职工收入和待遇逐年增加。公司先后获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单位、市级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县级模范职工之家、“A级纳税信用等级单位”、“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争创岗位学雷锋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称号。
“漫步源头水不歇,捧水遥思怀先烈。”新时代,县自来水公司伴随着开江人民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真情相随,润泽心田。